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3-01 16:37:47 点击数:
Q:两会期间及后续低空政策预期情况如何,涉及政府预算审批招标、地方专项债申报等的时间流程是怎样的?
A:今年两会会在低空经济议题上继续进行深度改革,会进一步深化民航管理法制,更多顾及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。六个试点城市(苏州、杭州、合肥、成都、重庆,深圳已完成)今年是重要的立法年,深圳在做立法细则。大的监管部门会大量完善自身监管流程。从市场方面看,中央去年年底投放3.9万亿地方债,部分省市已采用审核制,对低空经济资金支持是利好。2025年是基建年,涵盖信息化基础建设,各地在加紧推进,如深圳已官宣低空运行管理和服务平台;物理性基建包括起降场建设,深圳今年目标年底完成1000个,明年完成1200个;设备类基建方面,深圳开年出了7700万标的用于配套低空管控平台相关设备采购,整体通道间和气象预算约50亿。北京在立法、工信和民航管理局等方面也在做前期工作,会把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使用的空域模块考量进立法,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和基础。
A:目前六个试点城市开年之后已有部分标的释放,如广东已出约56.8亿的标的。标的出现井喷式增长预计在两会之后,因为两会前很多地方政府领导未调整到位,且两会会出台大量总纲性政策。两会之后会有一个爆发期,大量标的预计在上半年释放,且今年会大量投入建设,很多交付也要在今年完成,所以看好两会到上半年这个时间窗口,且订单会持续放出。
Q:除深圳外,其他试点城市及二三线核心城市整体的基建类市场规模大概有多少?
A:六个试点城市规模应该差不多,但会比深圳小一点。深圳50亿的规模是配套低空智能融合管控软性平台和通道间,该平台在覆盖深圳四个区基础上投入5.17亿,深圳共11个区,预计预算还会增加。成都、重庆等城市软性管控平台规模不到5亿,大概两三个亿。深圳50亿是配套1000个起降点测算,其中载人级264个,还有载货级、政府公共服务级、社区配送级。各地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容量有所侧重,如有的以载人为主,有的载货弱一点,有的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。
A:从民航局观察来看,今年eVTOL发展会放缓,因为低空经济三方监管(军队、民用航空局和地方政府)在法律、技术、人员、执行层面都未做好充分准备,局方监管会适度收紧。除深圳外,其他城市情况如下:杭州推崇政务服务级和货物配送级,今年在载货和政务服务方面会有持续案例;合肥和亿航联合申报的EH216 - S的OC预计到5、6月份出来,载人级别发展会保守看待,骆岗公园会优先发展载货和政府采购级业务,载人级目前推崇用直升机;成都和重庆会快速完善监管层面,载人级别放缓,优先推出制造类、物流场景配送类和政府配送服务,成飞在成都,制造类有看点,今年除关注亿航的OC,还要看哪一家的TC能优先出来,以及六个试点城市里哪一个会优先有PC出来。另外,六个城市今年更大的看点是基建效率,如果城市把低空运行指挥平台装入飞行数据并释放出来会领先,目前深圳CRS平台已出但未装数据,其他城市平台也未完全投入使用,判断深圳会走在前面,因为亚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,针对体育场馆的安全和反制部分会迅速成熟,有利于大系统投入使用。
Q:在eVTOL端,哪几家获取飞证的进度比较领先,谁更有可能先拿到飞证?
A:峰飞可能会快一点。峰飞货运版的TC和PC都已拿到,今年很可能很快拿到AC,之后会交付市场开始运营。从取证角度,监管和适航审定部门会优先放行货运版本投入市场应用。在载人级别里,亿航目前走在前面,另外第二个TC可能出自峰飞或雾飞长空,这两家从技术链来说走在前面,且走的是有人驾驶的适航审定(21步),和亿航(92步)不同。
A:载货级别的更快。峰飞货运版因TC和PC已出,很有可能上半年AC也会出来,届时其货运版本的单机市场能出来并交付采购方投入市场应用。货运在安全市场审定上会被优先放行,因为货运物流基本在人群稀疏、建筑物净空环境好的地方投放,不会完全进入主城区。
A:包括腾讯相关企业、航天相关企业,有能达到1.5吨续航700公里的产品;还有三和装备,有载重三吨续航600公里的产品。目前这些产品在民生方面投入还不深入,更多应用于军事方面,商业方面还需观察军转民情况。
A:目前民用放量订单不会特别多,但今年应该会逐步放出来。现在军工和国民经济两条腿走路,大量物流企业如中国邮政、中国物流集团、三通一达、京东等都成立了无人机运营子公司,这方面刚需较大,相关部署会加快提速。
A:目前市场上所有飞行案例基本是科研试飞,载人级别的还未真正商业运营。未来第一家投入商业运营的预计是eHang。eVTOL未来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有很大潜力,其应用层级先是to G(政府及采购为主导),接着是to B(有直升机通航运营经验的公司切入),最后才是to C(个人载具)。
A:航空成本主要有航油、航材配件、飞行员及相关人员和航线通道成本三大块。直升机成本重,航油、航材配件、人员等成本各占约三分之一。而eVTOL以电力为主要驱动力,大幅削减了能源成本;其零部件数量少,很多是一次注塑成型,航材配件成本大幅降低;国内推动92部规章,无人或安全员驾驶大幅下降了飞行员成本。直升机归入城区作为交通属性的复杂人群和复杂净空环境的,成本在3000 - 7000万,eVTOL基本在千万级别以内,如eHang刚开始200万以内,现加价到239万,风飞未来市场预估价格7 - 800万。eVTOL飞行中最大成本项可能是起降等基础成本,整体成本结构大幅削减,与专车价格相当,每公里预计在10块钱以内。
Q:eVTOL每个座位每公里的单位运营成本降本空间来自哪里,还有多少降本空间?
A:降本空间主要有两方面。一是目前eVTOL缺乏监管单位签发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,民航局只认整机适航审定,零部件定制化导致成本高。未来若有国家级标准,实现单个零部件适航审定,可进行集采和共享,大幅削减整机成本。二是现在eVTOL未完全进入金融租赁市场,未来若成为成熟产品进入该市场,成本还会下降。
A:目前资本市场测算eVTOL十万级容量是基于to B和to G阶段。当eVTOL走入to C市场时,年销量可能达百万级,不比电动车少。国家在大力推动低空经济,政策投入与当年投电动车类似,且空中航线资源比地面道路资源多,未来eVTOL的市场容量预估比电动车大,所以规模化降本不会受到限制。
A:一定会有,但前提是产品要完成局方的适航审定,进入市场交易,才能真正激活这个市场。目前已有相关负责人找银行开展融资租赁,想放大订单量。在eVTOL残值不太乐观的情况下,借助融资租赁手段推向市场,能够迅速放量。
A:目前还没有跟相关融资租赁公司进行数据方面的调研,回头调研后再跟大家分享。
A:对,这属于国家基建,是国家从政府层面应该投入的。各地政府在传统基建层面一直在投入,很多成本不能算到运营企业头上,国家也在对未来相关方面进行部署,如广东省提出适度超前部署基础设施。
A:涉及载人的起降点要求较高,投资额度因类型而异。在深圳,大型枢纽型(与大民航、高铁、大型公交转运场接驳)的投资额度在2000 - 5000万之间,需配备起降坪、通道间、机库、充电桩、运控室、候机室等;简易中转点投资在1000 - 2000万,可能不配机库,配备起降坪、通道间、运控室、调度室等;单个起降坪(考量直升机和eVTOL属性)市场报价在300 - 500万,配置通道间后在千万级以内。
Q:eVTOL上游有哪些标准化程度较高、规模能够放量、集中度和壁垒较高的环节?
A:一是碳材料,eVTOL的螺旋桨和机翼部分大量使用复合材料,随着订单量和飞行量增大,供应链的量会快速放量;二是电机、电驱内的部分以及飞控系统,伴随eVTOL走完适航审定会有放量机会。目前没有做单个零部件适航审定时,放量机会更多在飞控和材料,电机、电池、电堆等要等未来准许单个零部件适航审定后,放量机会才会出来。
A:局方有在讨论,但还没有那么快。估计要等目前递交TC的接近十家航空器都拿到适航、拿到TC之后,产业会有呼吁单个零部件适航审定的声音,因为那时对供应链产品需求高且有降本需求。目前整机大量适航还未拿下来,呼吁单个零部件适航审定还太早。
Q:如果远期低空要向上打开市场空间,出现类似于空中低势的业态,目前有哪些困难,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突破目前可预见的应用场景?
A:目前从通用航空来说可以做到点对点飞行,eVTOL在2025年更多还是A点到A点的文旅场景先行,A点到B点的交通场景2025年还难以实现,能做到的是传统直升机通航或固定翼这类成熟产品。若要达到相对自由开放的飞行状态,核心是安全监管问题。目前存在两方面不足,一是空域划设还达不到要求,现在基本还是航线审批,不过两会期间有望将空域划设写进民航管理法;二是运行监管平台和服务平台需要持续迭代进化,要对所有飞行器进行有效监管和指挥,包括处理航线冲突、提升飞行器避障技术等。行业和产品升级后这些能力才会逐步释放。可能会有一些试点区域先实现自由飞行,大量地方会从单点航线到多点航线,在有效管控基础上逐步发展,预计要到2035年之后才能达到想象的状态。
Q:做飞控和轻量化材料的上游企业中,哪些做得比较出色,上市或未上市的分别有哪些?
A:飞控方面,上市的不多。从载人级别来看,亿航会输出自研的飞控系统,沃飞长空也会输出一些飞控系统,一些走在前面的eVTOL企业完成三证取证后,预计都会将飞控系统进行市场化运作。材料方面,浙江有一家叫宝钧的做复合材料的企业,还有不少做复合材料的企业,但上市公司不太好记全。这些做复合材料的企业,只要能拿到eVTOL的订单,其估值和未来市场空间都比较大。目前上市的不多,因为eVTOL订单量还不够大,相关供应商体量也未达预期,预计要等行业运行更加成熟才会有新的上市公司出现。
2025-03-10
2025-03-05
2025-01-27
2025-02-22
移动商城
抖音店铺二维码
快手店铺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