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2-15 18:32:41 点击数:
河北直升机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,商照飞行员 持有直升机固定翼陆地/水上/教员、自转旋翼机执照。
近年来,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5059.5亿元向2030年万亿级目标高速迈进。然而,传统通航模式因重资产投入、回报周期长、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,已难以适应这一新兴产业的爆发式需求。要激活低空经济的“立体经济”潜能,必须引入金融市场的创新逻辑——通过“通航加杠杆”重构发展方式,以资本为纽带撬动全产业链升级。
传统通航依赖飞机购置、机场建设等重资产投入,企业常因资金压力陷入“高负债—低周转”的恶性循环。例如,直升机运营企业需投入数亿元购置机队,但飞行小时收入难以覆盖融资成本,导致国内通航企业平均利润率不足5%。更严重的是,单一信贷融资模式无法匹配低空经济多元主体的需求:初创科技企业缺乏抵押物,无人机物流企业需要灵活现金流,eVTOL制造商则需长期研发资金支持。若不突破传统路径,低空经济或将重蹈通航“叫好不叫座”的覆辙。
金融市场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资本杠杆放大资源效能。低空经济的“加杠杆”战略需从三个维度展开:
融资租赁:天津东疆保税区通过租赁模式引进470余架通航飞机,企业以“轻资产”模式快速扩张机队规模,租金支付与运营收入动态匹配,显著降低财务风险。
产业基金与投贷联动:苏州、重庆等地设立超20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,银行通过“贷款+直投”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风险共担的资金支持。例如,中国银行向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提供2亿元授信,同步引入战略投资者加速技术转化。
专项债券与证券化:国务院将低空基建纳入专项债资本金范围,未来可探索飞行器资产证券化(ABS),盘活存量资产流动性。
定制化保险产品:人保财险推出全国首个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,覆盖eVTOL适航认证、飞行事故等场景,单笔保额达539万元,为企业风险“兜底”。
智能风控体系: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构建动态评估模型,例如针对无人机企业,结合飞行数据、订单量、政策合规性等参数实时调整授信额度,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。
产融结合平台:广发证券联合中航工业集团发起低空经济论坛,推动航空制造、运营服务与资本市场的深度对接,通过并购重组、Pre-IPO服务优化产业链结构。
场景金融闭环:北京银行苏州分行为企业提供“融资租赁+供应链金融+人才金融”组合方案,覆盖研发、生产、运营全周期,形成资金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增值。
顶层设计:国家设立“低空经济发展司”,统筹空域开放与金融配套政策,例如深圳通过立法明确无人机保险补贴,降低金融机构参与门槛。
标准建设:推动低空经济专项统计与风险评估标准,为资产定价提供依据,例如无人机适航认证与信用评级挂钩,增强资本信心。
跨境合作:借鉴国际经验,探索离岸金融支持eVTOL全球适航认证,助力中国企业抢占海外市场。
低空经济的金融化不仅是融资手段的升级,更是产业逻辑的重构。通过杠杆效应,资本可加速技术迭代(如eVTOL电池续航突破)、场景落地(如无人机物流网络)与模式创新(如低空出行订阅服务)。例如,顺丰通过“三段式航空运输网络”已在大湾区实现1小时配送,背后正是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的协同支撑。未来,随着REITs(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)在低空基建中的应用,甚至个人投资者可通过金融产品分享低空经济红利,形成全民参与的“立体财富效应”。
传统通航模式已至瓶颈,低空经济若想振翅高飞,必须拥抱金融市场的“杠杆思维”。从单一信贷到多元资本,从风险规避到生态共建,唯有以金融为翼,方能突破重资产桎梏,激活万亿级市场的真正潜能。正如中航科工董事长所言,低空经济是“从平面到立体的认知革命”,而这场革命的燃料,正是金融创新的无限可能。
2025-03-19
2025-02-24
2025-04-13
2025-03-30
移动商城
抖音店铺二维码
快手店铺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