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4-16 22:54:19 点击数:
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5日电(徐银)央企的智能化转型,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推进。近日,中交集团旗下的中交机电、中国公路、中交租赁与上海深兰科技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。这场看似普通的签约仪式,背后却藏着央企转型的深层逻辑: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,正在为传统基建巨头注入全新的智能化基因。
中交集团的业务版图横跨全球150多个国家,涵盖港口设计、桥梁建设、海底疏浚等多个领域。作为世界500强央企,它的体量和影响力毋庸置疑。然而,传统基建模式在面对高原、无人区、海外战后重建等复杂场景时,效率低、成本高、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始终难以突破。比如,青藏高原的低氧环境让传统工程机械动力不足,西部无人区的物资调配依赖人力,港口的船体除锈作业危险且效率低下。这些问题,像一面面镜子,映射出传统基建模式的局限性。
深兰科技的加入,像一股清流注入了中交集团的转型之路。这次合作的核心,是深兰的“熊猫”系列智能车辆和自研技术。这些车辆不仅能感知环境、分析决策,还能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作业方式。比如,在青藏高原,深兰的纯电涵道增压发动机解决了高海拔地区的动力难题;在西部无人区,智能车辆实现了物资的快速调配,减少了人力依赖;在港口,深兰的机器人完成了船体除锈、喷漆等高危作业,既提升了效率,也降低了安全风险。
这些技术并非停留在实验室,而是直接落地到中交集团的实际场景中。深兰的“熊猫”系列车辆,不仅在高原物资运输中表现优异,还在海外战后重建中展现了强大的适应性。技术的价值,在于解决问题,而深兰的技术,正在为中交集团的复杂场景提供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方案。
这次合作的亮点,绝不仅仅是技术输出。中交租赁的资金支持,为深兰科技的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后盾。更重要的是,双方还将通过合资混改,聚焦装备智能化方向,联合开发自主作业的工程机械和建筑机器人。
这种模式,打破了传统合作的单向输出逻辑。中交集团为深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,而深兰则通过技术赋能,帮助中交实现降本增效。比如,在高海拔物流直升机的研发中,深兰负责技术攻关,中交提供高原作业的实际需求和资金保障。双方的利益紧密绑定,形成了真正的深度协同。
智能化转型的背后,是央企对“新质生产力”的追求。中交集团希望通过技术加持,快速形成智能化能力,而深兰科技则通过央企的场景需求,进一步提升技术产品的市场化水平。这种双向赋能,既是央企转型的缩影,也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最佳实践。
中交集团也将为深兰科技Pre-IPO轮融资注入更多资本动力。资本与技术的结合,不仅推动了深兰的快速发展,也为央企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新的范式。
从高原到无人区,从港口到海外市场,智能化技术正在为传统基建注入新的活力。这场合作,也是中国基建行业迈向智能化、数字化的缩影。未来,这种模式或许将成为更多央企转型的参考范本。(完)
2025-02-12
2025-04-03
2025-03-30
2025-01-20
移动商城
抖音店铺二维码
快手店铺二维码